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 今日財經快訊: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回籠400億元,本周共開展9100億元逆回購操作。
據央行公告稱,11月末財政支出力度較大,對沖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12月1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因今日有4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回籠400億。
本周中國央行共開展9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共有95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凈回籠400億元。(證券時報)
延伸閱讀>>
何為逆回購?它與公開市場操作是什么關系?
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另外,由于銀行不可以將所得到的存款全部貸放出去,必須留一定的比例存在中央銀行作為存款準備金,因此央行可以運用發行政府公債的方式來調整存款準備金的多寡,進而控制貨幣的供給量。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
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后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關注財經365(m.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