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并鼓勵創新藥進口,順應民生期盼能讓患者多受益。
會議決定,從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堿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中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較大幅度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環節增值稅稅負。
此外,研究綜合措施,采取政府集中采購、將進口創新藥特別是急需的抗癌藥及時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等方式,并研究利用跨境電商渠道,多措并舉消除流通環節不合理加價,讓群眾感受到急需抗癌藥價格有明顯降低。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將臨床試驗申請由批準制改為到期默認制,對進口化學藥改為憑企業檢驗結果通關,不再逐批強制檢驗。
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化學藥設置最高6 年的數據保護期,保護期內不批準同品種上市。對在中國與境外同步申請上市的創新藥給予最長5 年的專利保護期限補償。
會議并確定,一是加快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預約診療、檢查結果查詢等線上服務。允許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二是推進遠程醫療覆蓋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推動東部優質醫療資源對接中西部需求。建立互聯網專線保障遠程醫療需要。三是推行醫保智能審核和“一站式”結算。健全“互聯網+ 醫療健康”標準體系。
據《財經網》報導,李克強10日在上海參訪時,前往了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李克強表示在參訪時表示,希望羅氏生產的抗癌藥等重大疾病藥品價格,能夠更加“優惠公道”。
李克強指出,歡迎各國企業和創業者來華投資興業,并且會進一步擴大開放力度。李克強說道:“我們會繼續對抗癌藥品降低關稅,直至降至零關稅。”
據《南方都市報》統計,目前中國國內部分惡性腫瘤患者,必須依靠進口靶向藥以及某些創新藥延續生命,但由于藥品存在專利限制等原因,往往價格極高。在部分抗癌藥限價措施出爐前,惡性腫瘤平均治療費用達到15萬至50萬人民幣,而自費藥的比例有可能甚至高達90%。
藥商則樂見中國政府祭出“進口零關稅”政策,雖然可能被要求降價,但是外資藥企的抗腫瘤產品,也能夠以性價比優勢,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之市占率。但中國本土的抗腫瘤藥物研發和銷售,可能受到部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