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人民日報》在社交平臺Twitter和Facebook上刊文,針對上周傳出的谷歌計劃以過濾版搜索引擎重返中國大陸的消息回應稱,在遵守中國法律的前提下,歡迎Google重返中國大陸。次日,李彥宏發布朋友圈表示,百度曾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超過Google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如果Google回來,百度非常有信心再贏一次。
8月1日,市場傳聞Google將在大陸啟動過濾版搜索業務,消息一經傳出,在美國上市的百度公司股價暴跌8%。有分析師認為,若谷歌回歸中國大陸,中國本土搜索引擎公司業務將受到威脅,當前大陸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或許會喪失重要的市場地位和份額。不過根據8月8日最新消息,有媒體向相關部門獲悉,谷歌搜索業務重返中國的消息不實。
一邊是分析師的唱衰,一邊是李彥宏的信心十足,假如有一天谷歌真的回歸中國,百度能否“再贏”谷歌?我們或能從兩家科技巨頭的發展歷程和核心數據中得出判斷。
核心數據:谷歌市值是百度的10倍
資產總額:谷歌體量為百度的5倍
從體量來看,到2017年年底,谷歌的資產總額為1972.95億美元,百度為385.25億美元,前者規模為后者的5倍。
營收:谷歌全年營收是百度的8.5倍
2017年全年,谷歌實現營業收入1108.55億美元,百度實現營收129.79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8.5倍。盡管營收規模相差巨大,但兩家公司的業務組成卻是驚人的相似,無論是谷歌還是百度,大部分收入都來自廣告業務。
凈利潤:谷歌為百度的4倍
從凈利潤來看,2017年全年,谷歌實現凈利潤126.62億美元,百度為27.99億美元,后者約為前者的四分之一。近年來,兩者同樣面臨從“移動先行”到“AI先行”轉型。
自由現金流:谷歌現金流約為百度6倍
就手中握有的現金來說,谷歌也比百度多出不少。2017年,谷歌現金流量期末余額為107.15億美元,是百度(16.96億美元)的6.32倍。
市值:谷歌市值沖刺萬億
最后,從市值來比較。截至2018年8月7日,百度市值約為793.59億美元。谷歌市值達到8641.85億美元,為百度的11倍,與蘋果、亞馬遜、微軟共列世界四大科技巨頭。
銷售收入構成(按板塊)
近年來,谷歌的收入逐年遞增,發展勢頭良好,廣告收入依然是大頭。近幾年,谷歌在高速互聯網、智能家居等項目投入高昂經費,以探索未來的商業模式。同樣,百度營收逐年上升,搜索引擎一直是其核心業務,收入同樣主要源自廣告,愛奇藝在集團營收中的貢獻越來越大,AI等業務也持續發力。
銷售收入構成(按地域)
從兩家公司的收入地域構成可以看出,谷歌是一家國際公司,而百度更像是一家中國本土的公司。百度所有的營收都來自中國,而谷歌來自美國本土的收入不到一半,其他收入都來自國外。
市場占有率:谷歌>90% 百度<2%
從全球引擎市場份額不難發現,谷歌占據90%以上份額,是當之無愧的老大。而百度雖然在中國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但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卻不足2%。
關于谷歌回歸中國大陸的傳聞從未斷絕,最近更是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密集甚至清晰。中國可能采取更加開放以及全球化的政策,這可能讓這家公司的中國戰略從中受益。從體量和營收等財務數據來看,谷歌位列世界四大科技巨頭榜單,百度在規模和市值上都無法與之比肩。
然而,在谷歌離開和“可能回歸”的8年時間,隔了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即便是面向中國這樣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在經歷了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兩大紅利時代后,谷歌公司的用戶增長驅動時代也已經告一段落。今日頭條、抖音這些應用重塑中國互聯網用戶的使用習慣和生態系統。相對而言,土生土長的百度顯然更懂得這些用戶和趨勢,也擁有更加靈活多變的組織。例如百度推出貼吧和百度百科等產品,都與本土特點緊密相連。不能說百度的成功靠的是谷歌的“離開”,但當谷歌真正回歸時,百度能夠能否正面迎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