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席馬云在今天的2017(第十屆)中國綠公司年會上講了個段子:西湖邊上有個乞丐,面前放的不是缽不是碗,而是二維碼。現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飛躍式發展,出門帶現金的習慣已經快被消滅了。擁抱技術,擁抱互聯網的人,才擁有新的機會。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新金融行業發展。
馬云曾多次公開表示,新金融最大變革是由原來的“二八”變成“八二”。他在綠公司年會上再次強調,未來的金融必須是普惠的,讓每個人有平等的機會。而技術正讓普惠成為可能。
有數據顯示,在中國的城鎮里,每萬人擁有金融服務人員329人,而農村只有一人。農村地區信用檔案建立的數量僅為城市的1/4。如今,基于數字技術的新金融正在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農民有部手機就可以輕松貸款。與此同時,大數據讓每個人的信用變得可以度量和展示,不靠出身不靠人情,積累信用就能獲得平等的金融服務。在螞蟻金服發起成立的網商銀行貸款流程中,小微企業主只需要花3分鐘在網上填寫申報材料,1秒鐘實現貸款到賬,整個過程中零人工干預。
今年2月,支付寶上線“收錢碼”功能,讓小商小販的生意做得更容易,在普惠的路上越走越遠。無論你的“店鋪”開在菜市場,還是過街天橋上;賣的是雞蛋還是搓澡巾,都可以享受移動支付的普惠紅利。
這顆普惠的種子12年前就在馬云心里種下了。那時有同事問他,支付寶到底想怎么掙錢,未來發展在哪。他回答說,“我希望支付寶能夠讓任何一個老太太,她的權利跟工商銀行董事長權利是一樣的。”他家隔壁的老太太因為忘繳電費,家里斷電了,在黑暗中等待了一晚上,第二天還要去排隊交費。那時他就在想,如果支付寶能讓每個人都能在手機終端上輕松交電費,能讓一位普通老太太享受到的金融服務和銀行行長是一樣的,那就是支付寶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