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是云南實施22條鐵律整治旅游市場后的首個小長假,該省接待游客數和旅游總收入雙雙增長,散客成為市場增長的主力軍。但許多旅行社估計高興不起來——全省旅行社日均接待游客3.18萬人次,比4月15日前日均數還少了一半多。在整治旅游市場的政策下,行業已經感到切膚之痛。
目前對于云南旅游來說,就像一次闖關。由于長期低價游的路徑依賴,許多從業者對整治行動準備不足——心理上總認為又是一陣風,行動上對如何轉型升級、怎么招攬新客源還挺茫然。而且在全國旅游市場還難做到一盤棋、各地仍在想方設法爭奪客源的環境下,云南率先吃螃蟹,闖關就更不容易。
強力整治低價游、推行游購分離,必然會帶來游客流失、購物店關張、導游放假、酒店和景區經營困難等連鎖反應,沒有陣痛反而不正常了。但行業彷徨痛楚之際仍需明確——開弓沒有回頭箭,云南旅游(002059)絕不可能回到老路上去。
對旅游市場的嚴管,一方面有個消化過程,另一方面也要行業一起扛。例如,云南許多景區向來的高票價讓游客望而卻步。如今旅行社的生意不好做了,景區票價卻依然堅挺,就有點說不過去。可以說,越早在業內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越早抱團取暖,行業就會迎來越多新生的機會。
從行業管理者的角度看,整治的目的是發展。早在整治之初,云南就確立了“一手抓市場秩序整治,一手抓行業轉型升級”的完整思路。從發展的角度說,行業斬斷了灰色利益鏈條之后,人力物力資本等仍是轉型升級的資源;從工作步驟上說,市場干凈了,市場推廣、游客細分、數字化升級、全域旅游也得跟上。從當前階段看,讓行業感受到政策引導扶持的溫暖、樹立長遠信心,十分必要。
旅游改革到了深水區,沒有快刀斬亂麻的擔當和魄力,確實推不動、難突破。只不過,破之后要立起來,還得狠下一番活血化瘀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