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海外投資者堅定持有中國股票與債券,即使中國的降杠桿行動導致國內市場的市值蒸發(fā)了近5000億美元。在上證綜指逼近去年10月來的低點之際,幾乎包含全部香港和美國上市中國股票的MSCI中國指數卻維持住今年18%的漲幅。
兩者的背離關系也出現(xiàn)在固定收益市場上,國際基金持有的中國主權債規(guī)模創(chuàng)下最高紀錄,中國公司發(fā)行的美元債券與美國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差接近十年最低。
中國內地市場在政府采取行動遏制金融系統(tǒng)風險之際艱難度日,使得境內與境外股指的關聯(lián)度達到2006來的最低水平。
盡管歷史走勢顯示市場人氣變化莫測,每季都有不同,但海外交易員認定穩(wěn)健的企業(yè)與經濟數據將繼續(xù)支持這個分化勢頭。
BNP Paribas Investment Partners大中國區(qū)股票業(yè)務主管Caroline Yu Maurer表示,這些投資者不認為任何降杠桿措施將會導致危機的生成。對股票來說,投資者購買的是企業(yè)盈利增長,而不是宏觀形勢。只要局面沒有改變,這個市場就極具韌性。
對于一個與世界其他指數相比估值已然很貴的指數來說,盈利改善正成為防止信心惡化的一個關鍵因素。
雖然分析師上調公司盈利預估的速度達到2010年來最快,但依然追不上MSCI中國指數的漲勢,該指數估值正向2015年來的最高水平升去。
周三當地時間13:05,指數上揚0.9%。分析師眼下預測,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公司2017年的盈利將平均增長17%,止住過去兩年的下降勢頭。
但在NN Investment Partners的Maarten-Jan Bakkum看來,這些預測太高了。他過去幾周削減了新興市場資產配置,稱中國的降杠桿行動會對其經濟增長不利。
“盈利反彈給他們以信心。但我懷疑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風險是否過于放心,”擔任NN Investment Partners高級策略師的Bakkum說。“中國經濟根本無法繼續(xù)保持這樣的良好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