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8日—21日的2017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北京市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伯正表示,北京正在加快制定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平臺建設的發展指導意見,構建優勢產業聚集區,防止一哄而起和同質競爭。
北京制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空間管理使用意見,正在研究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還在抓緊制定落實國家控增量、疏存量的兩個政策意見及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方案。
北京還支持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創新要素向雄安新區聚集,推動北京研發創新在河北的轉化落地與雄安新區創新功能之間實現錯位發展和有機聯動。
在上述會議上,劉伯正表示,今年是深入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關鍵一年,也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近期目標的決勝之年。上個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決定,北京市也召開了副市級領導以上領導干部的會議,發布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017年的重點項目。
劉伯正介紹,北京將緊緊圍繞疏解非首都功能為重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來發力,著力抓好一批專項規劃,重大政策、重點項目、重要事項和合作協調的落地實施。
特別是在推動產業園區創新方面,北京按照打通創新鏈、貫通產業鏈、延伸園區鏈的方向,圍繞完善共建共管體制機制,強化規劃引導和空間管控,推動重大合作項目落地,促進先行先試政策交叉覆蓋等重點任務,著力鞏固提升4+N產業合作格局,引導非首都功能產業有序轉移,促進京津冀產業的整體升級。
劉伯正表示,具體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注重發揮聚集效益,引導企業精準轉移集聚發展。
北京正在加快制定加強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平臺建設的發展指導意見,集中力量來培育一批、壯大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配套完善、功能齊全、承載能力較強、發展潛力大的協同創新的平臺和產業承接的平臺。合理確定各園區承接的重點和發展方向,引導創新資源和產業轉移向平臺集中,構建優勢產業聚集區,防止一哄而起和同質競爭。
對于曹妃甸等四大戰略功能區,將按照每個戰略合作功能區都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一套推進的機制,一個融資平臺的思路,不斷增強四大戰略合作功能區的支撐帶動區域產業升級的能力。
“河北各個縣都有各種各樣的開發區,經濟開發區、技術開發區,我是從事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的,跟我們對接的也比較多,我們現在提出的思路就是要聚焦在一些重點有條件的園區,要精準對接,形成聚集的效應,不能是遍地開花大水漫灌。”劉伯正說。
二是注重加強政策的引導,進一步完善產業轉移承接的配套政策。
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北京將抓緊制定落實國家控增量、疏存量兩個政策意見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方案。
劉伯正表示,國家層面,中央已經制定了關于北京控增量的政策和疏存量的政策,這兩個政策意見體現的精神是嚴字當頭。
北京正制訂出臺產業轉移的配套政策,推動京津冀三地社保銜接、就業服務、資質互認、異地監管等措施落地。構建完整的疏解承接政策體系,加快研究建立在京津冀區域內實現高新技術企業互認備案等科技政策互動機制,推動建立共建園區產值分級,節能減排等利益分配和責任分擔的機制,探索建立高效運行的共建共管的園區組織管理體制,促進產業轉移順暢對接。
三是強化創新的支撐引領。
北京將加快構建京津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創新企業和產業園區的新興戰略關系,促進區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練的深度融合。推動創新和產業要素在京津冀產業內合理的重組高效的流動,有機的銜接。
為此,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隱性壁壘,特別是要破除制約創新資源充分流動的體制障礙,搭建科技人員服務協同創新的平臺,促進創新資源融通共享,加快建立有利于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協同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
四是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
劉伯正表示,北京將把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作為自己的分內事,牢固樹立“雄安新區需要支持什么,北京就堅決支持什么”的意識,主動加強與雄安新區的工作對接、服務保障和協同聯動。
北京支持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創新要素向雄安新區聚集,增強北京研發創新在河北的轉化落地與雄安新區創新功能之間的錯位發展和有機聯動。
推動符合條件的高端創新產業向新區疏解轉移,支持雄安新區建設開好頭、起好步,推動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協同共進,比翼齊飛。
劉伯正介紹,北京已經制定實施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市場主體數量逐漸出現“三升三降”的情況:制造業、農林畜牧業、批發和零售業,2016年新設市場主體數量下降幅度都很大,最高達到下降了72.75%,而金融,文化體育娛樂業和科技服務業同比大幅上升。
疏解存量方面,北京已經累計退出一般性質企業1507家,調整疏解388家商品交易市場。今年將完成大紅門地區、天意等區域的批發市場疏解、撤并升級以及外遷,以及部分醫療、教育和部分行政性服務機構的疏解。
他表示,北京出臺實施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產業稅收支持政策,與京津兩省市共同研究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并制定了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空間管理使用意見。
在重大產業合作項目帶動下,北京對津冀的投資呈井噴態勢。2016年,北京企業在津冀的投資分別是2039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3.35倍。
不過,劉伯正指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產業轉移重建是一場沒經驗的大考驗,現在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
比如產業合作平臺規劃建設比較分散,部分存在功能交叉重復,同質化競爭的現象,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遠沒有形成。產業轉移政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企業的資質互認,產值分析,稅收分享,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銜接還有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