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叫《沒那么簡單》,有一只股票叫《沒那么復雜》。分眾傳媒(SZ002027)
1、當我們在說利好和利空的時候,得想想,你所考慮的,市場所考慮的是不是已經被股價PRICE IN 了。你天天說一家公司可能要破產,可是股價已經跌到公司清算價值了,還想咋的?你天天說一家公司牛逼哄哄,可是以它當前的估值,得繼續牛逼50年才能使估值回歸正常。又當如何?當漲幅或者跌幅已經很大,估值充分下殺(事實上大多是正向或者反向過度)之后,你得想想你所考慮的是不是已經體現在股價里了。新潮不攪局,不做PPT定目標,媒體不大肆宣傳,百度不投資,分眾成本不上升,賬期不延長,股價能跌到5.5?
2、廣告位,廣告位,廣告位。位這個字最重要。分眾聚焦的是“高頻、低干擾、必經”,小區廣告欄何來這些特征?一個上下班時間能擠到懷孕的電梯廣告欄和一個小區電梯廣告怎么比?只看新潮的數量有何意義?分眾到今年才大力拓展廣告位,因為說實話這些廣告位都比較次,其收益率比存量優質廣告位差很多,不然早拓展了,所以寧愿保持定位不變先去橫向拓展東南亞高端寫字樓廣告,今年被新潮這么一搞,才大力拓展國內社區等次級廣告位,現在分眾用次級廣告VS新潮廣告。這場戰斗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勝負,這與多年前跟聚眾的戰爭規模完全沒得比。當然,分眾的ROE,利潤率也會降下來,但是營收規模和利潤規模會在后面升上去。
3、護城河問題。《巴菲特的護城河》中提到了網絡優勢可以形成很強的護城河。我備注是需要一家一家地推談下來的網絡或者一個點一個點建設起來的網絡可以形成很強的護城河。分眾的電梯廣告位都是地推談出來的,合同時間等都不一樣,這種網絡是具有護城河的。做過渠道做過地推的都知道,哪有某些分析文章寫的那么容易。且對于物業來說是有轉換成本的,如果你是物業,一直跟比較知名的分眾合作的好好的,突然來個什么潮說給你加錢,到期廣告位跟它簽,你還是會考慮風險的。當然,新潮如果拿錢這樣燒,肯定是會對分眾產生影響的,起碼物業的預期會被抬高。如果新潮盯著分眾的優質電梯寫字樓砸錢,那就是動分眾的根基,分眾無論如何都會先把對手趕走,這樣就伴隨著成本的上升。
4、經濟下行問題。經濟下行對所有企業都有影響,這是個客觀問題,但影響成都有大有小。投分眾廣告的大多是看重分眾能短期內迅速覆蓋2億中高端客戶。所以投分眾的大部分是些頭部企業,以及想迅速擴大知名度產品或品牌。客戶ARPU高,客戶范圍集中,是分眾的特點。所以分眾的廣告市場與整體經濟掛鉤沒那么大,畢竟是做有錢的頭部企業,這類企業在經濟發展任何階段都不缺,夠分眾滋潤的了。根據CTR數據,全國廣告投入前20強中,在電梯媒體投放廣告占比從2016到2018H1分別為:35%、40%、65%。
5、新潮看分眾的高回報高毛利流口水,但是得想想,分眾比對手高出20%的毛利率從何而來?為啥那些廣告主不投便宜得多的其它電梯媒體?規模和位置編織成的中高端網絡很難復制。商業的本質是為了利益,只不過有可能表現為短期,可能表現為長期。理論上說,新潮如果錢足夠多,不停融資,拿錢往物業臉上砸,分眾絕對不是牢不可破,只是,從利益角度看,那無疑是一個小胖子惹怒了拳擊手,雖然能傷對手3分,但是自己絕逼是死路一條。畢竟指望那一堆次級廣告位去贏得分眾一樣的歷史成績是癡人妄想。如果起步差不多,規模差距不大,可以用錢燒出一個未來,如今差距如此大,持續燒下去無異于點燃自己燒傷別人。且一旦“真結仇”,被收購的機會也沒了。當然不是說對影響視而不見,現在從財務指標上都表現得很明顯了(當然有主動和被動的),而是說看幾年后,分眾很難輸掉核心市場。
6、想想最壞的結果是什么?最壞的結果下分眾給多少估值?概率多大?2018新增的大量廣告欄在何時實現收益?如果競爭態勢發生好轉(只是時間問題),業績、估值、預期發生三擊,股價會如何反應?概率多大?
7、分眾老板比我們厲害多了,十幾年廣告業打拼,資本市場打拼,某階段復出后力挽狂瀾,幫眾多企業制定營銷戰略,打造飛鶴等著名營銷案例,著書《搶占心智》,他叫江南春不叫江南蠢。(來源:雪球)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