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中證協)發布證券公司2022年度經營數據。其中,服務實體經濟實現直接融資5.92萬億元,全行業140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49.73億元,實現凈利潤1423.01億元。
中證協表示,一年來,證券行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促進資本形成、價格發現、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功能,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能力,有力支持科技創新和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服務實體經濟實現直接融資5.92萬億元
具體來看,2022年,作為連接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的橋梁紐帶,證券行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和使命,用好用足用活股票、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金融工具。
中證協數據顯示,2022年,證券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實現直接融資5.92萬億元,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積極貢獻力量。其中,服務428家企業實現境內上市,融資金額5868.86億元,同比增長8.15%;服務上市公司再融資7844.50億元,支持上市公司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服務357家科技創新企業通過注冊制登陸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實現融資4481.58億元,融資家數及規模分別占全市場的83.41%、76.36%。
“在發揮樞紐作用提升投資者服務水平方面,截至2022年末,證券公司服務投資者數量達到2.1億,較上年末增長7.46%;服務經紀業務客戶資金余額1.88萬億元。”中證協表示,證券行業持續提升信息技術投入,推進數字化轉型,為投資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交易服務。2022年,證券公司代理客戶證券交易額733.25萬億元,其中代理機構客戶證券交易額占比為31.81%,近年來持續提升。
此外,截至2022年末,證券公司代理銷售金融產品保有規模2.75萬億元,受托管理客戶資產規模9.76萬億元。證券公司通過積極進行財富管理轉型和資管業務主動轉型,著力為投資者提供更為豐富的投資理財產品,滿足客戶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
截至2022年末行業總資產為11.06萬億元
2022年證券公司持續夯實資本實力,行業風險管控能力持續增強。根據中證協介紹,截至2022年末,行業總資產為11.06萬億元,凈資產為2.79萬億元,凈資本2.09萬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4.41%、8.52%、4.69%。行業整體風控指標均優于監管標準,合規風控水平健康穩定。
2022年,受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證券行業經營業績短期承壓。全行業140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49.73億元,實現凈利潤1423.01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共有7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22年業績快報,其中,中信證券2022年營業收入為655.33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1.21億元,居于行業首位;國泰君安、東方證券、光大證券的2022年營業收入也超過百億元。此外,有16家上市券商公布2022年業績預警,有12家預減,2家預計虧損,信達證券、方正證券分別預盈和預增。
在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A股市值3.20萬億元。2022年,證券公司代理客戶港股通交易金額7.24萬億港元,通過香港子公司積極服務滬深股通交易金額23.28萬億元人民幣。通過香港子公司服務企業在中國香港市場IPO融資1019.31億港元,占香港全市場的97.43%;服務10家A股上市公司在倫敦、瑞士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并上市全球存托憑證(GDR),助力中國企業拓寬國際融資渠道。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戰略
在發展經營的同時,證券行業也聚焦服務鄉村振興,拓展公益行動成效促進共同富裕。2022年,證券行業秉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戰略。立足“一司一縣”,證券行業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助學、助老、助殘、助醫、助困等公益行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綠色發展、促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中證協數據顯示,2022年,證券公司承銷發行鄉村振興債券305.21億元,同比增長42.77%;承銷(管理)發行綠色公司債券(含ABS)152只,融資金額1716.58億元,同比增長24.71%,為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截至2022年末,共有103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357個脫貧縣,60家公司結對幫扶83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65家證券公司參與‘證券行業促進鄉村振興公益行動’,承諾出資3.5億元。”中證協介紹稱,證券行業圍繞志愿者服務、課題研究、培訓交流、項目展示等四個平臺,積極開展系列公益活動,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為脫貧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架天線”,日漸形成具有證券行業特色的公益生態和幫扶合力。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