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證A500ETF的頻繁發行和上市,基金公司自主回購的舉動再次引起市場的關注。
截至10月16日,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招商基金、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已自購其旗下的中證A500ETF,同時,國融基金等也進行了旗下債券型基金的自購。今年以來,包括之前自購的公募REITs和FOF在內,目前公募基金的自購規模接近40億元,涉及74家基金公司,其中有12家基金公司的自購規模超過億。
市場分析顯示,基金自購反映了基金公司對投資的信心。歷史上,大規模的自購通常發生在市場轉折期,而自購頻繁的公司一般成立較早,擁有相對豐富的管理經驗。然而,這并不代表自購的基金一定會盈利。
股債基金的自購活動相對活躍
近期熱門的中證A500ETF中出現了基金自購的最新案例。
據招商基金10月15日發布的公告,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該基金將于近期動用5000萬元固有資金投資招商中證A500ETF,并承諾至少持有一年。此外,南方基金也在10月15日宣布,利用5000萬元固有資金投資南方中證A500ETF,同樣承諾至少持有一年,并表示未來將繼續使用固有資金投資旗下的權益基金。
根據嘉實中證A500ETF的成立公告,基金管理人用自有資金認購了2億份,占基金總份額的10%。此外,景順長城基金、招商基金和國泰基金的工作人員在中證A500ETF的募集過程中也進行了申購,累計申購量超過1600萬份。
除了ETF,近期普通指數基金也出現了自購行為。
根據中歐基金的公告,定于10月21日發售的中歐滬深300發起式指數基金,其管理者、股東及高級管理人員等所投資的資金不得少于1000萬元。此外,易方達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指數基金和富國上證科創板100指數基金等近期發現的基金也分別獲得了基金管理人自購資金不少于1000萬元。
與股票基金相比,債券基金的自購也同樣十分活躍。
根據國融基金在10月11日公布的信息,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發展的信心,其股東國融證券于10月10日動用自有資金5000萬元申購國融添益增強債基A份額。此外,在今年6月底時,國融基金已用600萬元申購了國融添益增強債基A份額,并承諾持有期限不少于6個月。同時,興華基金也于今年8月15日,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使用自有資金700萬元申購了興華安啟純債基金A份額。
股票基金的自購規模接近20億元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年內各類基金產品的凈自購規模已達到39.02億元。其中,股票型基金的自購規模為19.77億元,債券型基金自購規模為4.44億元,混合型基金自購規模為7.93億元,QDII基金自購規模為1.4億元,FOF基金自購規模為4.2億元。
在討論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時,自購情況變得更加清晰。今年以來,市場上共有74家基金公司進行了近40億元的自購,其中12家基金公司的自購規模超過1億元。其中,華夏基金以4.51億元的自購金額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易方達基金(2.85億元)、嘉實基金(2.33億元)和南方基金(2.1億元)。華夏基金自購最多的產品是華夏養老目標日期2060五年持有FOF,而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則都是以中證A500ETF為最大的自購產品。
從產品類型來看,在股票基金方面,嘉實基金在年內自購了2.20億元旗下的股票型基金,位居全市場第一。易方達基金的自購規模為2.1億元,排名第二。此外,南方基金、華夏基金、天弘基金、華安基金、博時基金、富國基金和中歐基金的自購金額均超過了1億元。在債券基金方面,國泰君安資管自購金額為9104.41萬元,位列第一,國融基金和匯添富基金的自購金額均超過了5000萬元。
從具體產品來看,除了發起式基金和中證A500ETF外,債券基金和公募REITs也是今年基金自購的重點對象。例如,易方達基金中自購金額最高的基金是易方達深高速公路REIT,富國基金中自購金額最大的則是富國盛利增強債券基金,而匯添富基金中自購金額最高的是匯添富中債優選投資信用債指數基金。
通常在市場轉折時會出現
基金自購并不是新鮮事,但隨著經常性的大規模自購現象的出現,這逐漸成為市場觀察公募基金的一種新的角度。
華寶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從2012年到2022年底的統計數據顯示,基金行業經歷了六波顯著的自購潮。這些自購潮分別發生在2012年經濟下行壓力期間、2015年高杠桿導致股市大幅回調時、2018年因貿易戰影響A股時、2020年疫情帶來的沖擊階段,以及2022年在強預期與弱現實下的兩次自購潮。其中,自購行為頻繁的公司大多成立較早,管理經驗較為豐富,且有超過一半的公司主要投資于固定收益類基金。
需要強調的是,自購基金并不一定意味著盈利,但從歷史數據來看,大規模自購通常發生在市場行情的轉折點。
一方面,前海開源基金的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提到,基金公司進行基金自購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借助自購方式可以將公司利益與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緊密結合,從而推動基金銷售并擴大規模;其次,通過自購,基金公司能夠讓自己的資金享受到基金投資所帶來的回報。畢竟,在不同類型的資產中,基金投資的回報還是比較顯著的。不過,這并不代表自購基金一定能夠獲利。
另一方面,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許利明指出,基金自購有時會在市場底部之前進行,有時則在之后進行。但如果將時間周期拉長,可以發現,基金自購的趨勢通常發生在市場下跌時,往往出現在市場的階段性低點,例如2022年3月、2020年2月和2018年12月。這種情況與普通投資者的申贖行為呈現出明顯的反向關系。在自購潮之后,市場通常會迎來反轉。
有市場人士認為,基金的自購對投資參考價值有限。華南地區一家公募的高管向券商中國記者指出,研究基金自購現象的意義不大,無論哪家公司都無法證明或保障自己的基金是最優秀的。此外,基金從業人員投資自己管理的基金,往往需要滿足一定的持有時間要求,可能在需要用錢時無法及時取出。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