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大利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人工智能,在癥狀出現10年之前就能檢測出阿爾茨海默氏癥。
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開發盡早檢測阿爾茨海默氏癥的方法。越早檢測出這種病癥,患者越有機會提早尋求治療,減緩病情的影響,并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好個人法律和財務狀況。
一些研究專注于血液和腦脊液測試,而另一些則在開發可以尋找早期信號的工具。然而,意大利巴里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認為,答案在于人工智能。他們開發了一種算法,可以發現在阿爾茨海默氏癥癥狀出現之前的10年里,大腦中產生的微小的結構變化。
意大利巴里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67張核磁共振掃描圖——38例來自老年癡呆癥患者,29例來自健康人士——來訓練他們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將掃描分為小區域,并讓他們的人工智能分析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在訓練完成后,他們用這種人工智能對148名受試者的大腦掃描圖進行了測試。受試者中有48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最終會形成老年癡呆癥。此次測試,人工智能檢測出輕度認知障礙的成功率是84%,這使它有潛力成為早期診斷的有效工具。
目前研究人員僅限于使用在USC LA的阿爾茨海默氏癥神經成像項目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研究。然而,隨著更多的樣本加入測試和該算法進一步的發展,人工智能會變得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