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誕生于2008年的一篇論文。
一個署名為中本聰的日裔美國人,用一套基于互聯網的貨幣概念攪亂了整個金融體系——他要創造一種不受政府和任何人控制的貨幣。中本聰從未出現在過世人面前,僅僅用一套虛無縹緲的概念,就讓世人為之瘋狂,當然了,連中本聰這個名字,也極有可能是假的。
這讓我想起了春秋時期的鬼谷子,雖然歷史上有關他的生平事跡只是寥寥數筆,但被鬼谷子的思想所影響的弟子們,卻實實在在攪動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格局,由此衍生出的百家派系,甚至還影響到了后世的歷朝歷代。鬼谷子和中本聰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都抓住了人們的欲望。不同的是,鬼谷子滿足了弟子們稱霸中原、施展個人抱負和才華的欲望,而中本聰則顯得赤裸裸了很多,他放大了人們對于無盡財富的不懈追求和投機心理??梢哉f,無中心、無邊界、無監管是比特幣被追捧的原因,而價格瘋狂上漲的比特幣,又把人們的求富欲望淋漓盡致的展示了出來,而且絲毫不掩飾。
史上最貴的披薩:八年間比特幣價值怒漲上百萬倍
2010年,第一筆比特幣交易支付成功。
當時在佛羅里達州,一個名叫拉斯洛·漢耶茨(Laszlo Hanyecz)的哥們用1萬比特幣買了兩個大號比薩,總價值約25美元。按照現在的時價來算,1比特幣的價值差不多在10萬人民幣左右,花1萬比特幣買兩個披薩,不知道這哥們如今瘋沒瘋,不過現在看來,這應該是史上最貴的披薩了,沒有之一。
史上最貴的披薩背后,反映出比特幣價格持續瘋漲的態勢。
而這種不容小覷的態勢漸漸打破了由政府掌握鑄幣權并收取鑄幣稅的模式,央行這個中心化機構,眼看就要被干掉了,想想也是,央行肯定不想被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把自己去掉,更不會允許比特幣、以太幣、萊特幣群魔亂舞,統治世界。這也是為什么各國政府一邊想方設法限制比特幣,一邊瘋狂自研數字貨幣的原因。畢竟從比特幣誕生那天起,就帶著革命的基因,連“起義造反”的目的也從來不藏著掖著,所以在自研數字貨幣尚不成熟的時候,逼的現實金融體系只能用不合法和模棱兩可的態度來限制其發展。此間,許多經濟學家把比特幣比喻為“郁金香泡沫”,雖然比特幣也遭遇過多次暴跌,但每次都能從逆境中爬起來,繼續瘋漲。其實這很好解釋,政府的打壓禁止,并不是比特幣發展過程當中的最大阻力,只要人們對比特幣還持有投機心理,比特幣就不會消失,這種人性所為,可遠比任何宏觀和微觀調控手段有效得多。你說中本聰這是長的什么腦子。
第一個被比特幣殺死的年輕人:多些理性,少些賭徒心理
比特幣體系的機制被中本聰設計得十分精巧。
最初,比特幣的設計總量是2100萬個,一開始挖礦或許很容易,但當比特幣總量被挖出來一半時,挖礦的獎勵就開始減半,隨后如果再挖出一半的一半,那么獎勵再減半,理論上,直到100多年以后,最后一枚比特幣才會被挖出來。但這種設計機制,在某種程度上講,其實是為炒幣和比特幣價格瘋漲提供了溫床。去年年末的時候,就有一個美國的年輕人,因為承受不住比特幣價格瘋漲,自殺了。實際上,這個年輕人早在2012年的時候就擁有至少6000個比特幣,但是后來因為被黑客盜走了大部分,剩下的又過早賣出,導致他錯失了成為億萬富翁的機會,心理上實在承受不住這種落差,于是在懊悔和怨恨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個被比特幣殺死的年輕人,才29歲,剛剛進入人生的黃金期,就把自己剩下的幾十年全部否決了,投機心理讓他陷入了一個美麗而又瘋狂的困局,無法掙脫。換句話說,這種投機心理,其實就是一種賭徒心理,擁有這種賭徒心理的人,相信不占少數吧。很多人甚至根本沒搞清楚比特幣到底是什么,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參與到投資里去,也許他們壓根不想了解,只是抱著“有錢不撿就算丟錢”的心態,害怕錯過發橫財的機會而已,因此難免中了山寨幣的招。
已經過去的2017年,可以說是對比特幣橫行霸道有著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年,炒幣仿佛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能讓無數人通往金山的康莊大道。就連蹲個廁所,也能聽到隔壁和隔隔壁在激烈地爭論買什么幣比較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