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深交所通過加大和強化并購重組、會計審計的監管問詢力度,對新問題、新情況主動出擊,緊盯熱點題材炒作等全方位監管舉措,切實扛起一線監管職責,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促進深市多層次市場健康發展。
深化“刨根問底”式全面監管
今年以來,深交所進一步深化“刨根問底”式全面監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全方位提升一線監管有效性。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至8月深交所共向上市公司及相關方發出監管問詢函件2430余份,內容涉及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對外投資、規范運作、權益變動等各方面,發函數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以并購重組為例,“規避重組上市”“高估值、高商譽、高業績”“標的業績真實性”等問題明顯緩解,市場環境進一步凈化。數據顯示,2016年初至重組新規發布前,深市重組方案中標的評估增值率達1239.61%,新規后至年末增值率迅速下降至771.32%。上半年該趨勢得到延續,增值率繼續下降至728.69%。
深交所強化質疑式審查,加大會計審計監管力度。緊盯利潤操縱和業績造假行為,對資產購買出售涉及的合并范圍變更、重組標的業績真實性、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和轉回的合理性、新商業模式對應的收入確認等問題進行重點問詢。
敏銳監管新問題、新情況
資本市場新事物、新業務、新業態層出不窮,監管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紛繁復雜。對此,深交所保持監管敏感性,對新問題、新情況主動出擊。
在4月1日中央作出建設雄安新區重大決定后,為防止“雄安新區”概念股暴漲暴跌影響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良好局面、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深交所及時督促十余家概念股公司在4月5日披露公告說明公司在雄安新區開展業務具體情況,針對部分公司擬在雄安新區新設業務等事項,進一步發函問詢要求充分披露對外投資原因、必要性及可行性,并作充分風險提示;針對8家深市概念股連續漲停,發函督促其對前期信息披露情況進行進一步核實,公司隨即申請股票停牌核查。深交所通過緊盯熱點題材炒作,有效遏制市場投機風氣。
6月2日以來,深市共24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向員工發出“兜底增持”承諾。深交所快速反應,秉承“多關注、細披露、強監管”的態度,采取發函問詢承諾詳情、督促承諾主體補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起草發布《關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倡議書的信息披露要求的通知》、核查股票交易情況等監管措施“組合拳”,起到較好效果。深交所還對看穿式監管、場外期權、上市公司委托理財等問題開展深入研究,進一步提升監管前瞻性。
向“技術導向型”監管轉變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郭靂教授表示,證券交易所是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一線,具有貼近市場、了解市場、規范市場的優勢,理應發揮一線監管長處,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利益,維護好市場秩序。
除加大向上市公司及相關方的監管問詢頻次和力度,深交所積極向“技術導向型”監管轉變。接近深交所有關人士透露,目前,深交所正在上市公司財務、非財務信息披露海量數據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利用“互聯網搜索”、“文本挖掘”、“XBRL”、“云計算”等技術,逐步實現公告信息數據化,不斷深化公司披露信息與輿情信息、舉報投訴、公司歷史披露信息交叉比對,切實提升監管效率和效果。
對發現的違規線索,深交所及時啟動處分程序,全力維護市場秩序。1-8月,深交所作出公開譴責處分26家次、通報批評處分33家次,共涉及當事人324人次。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交所將繼續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緊緊圍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不斷深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扎實提高一線監管水平和能力,維護市場秩序,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把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好地服務資本市場和國家戰略發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