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騰訊,早已成為互聯網巨頭公司,回頭看當年的創業之路,騰訊也曾命懸一線,它的創始人馬化騰也曾感到焦灼不安,每一個輝煌的背后總有辛酸。
馬化騰的學生時代,可謂是平平無奇,在大學,他既不是學生干部,也沒有任何協會職務,更沒有出眾的才能,反而常常躲在計算機機房里注入病毒,借殺毒的名字來研究電腦。而他的高中班主任對他的評價除了"三好學生"、"和同學關系好"、"作業本整潔"、"從不曠課"之外也沒有了其他的評價。
馬化騰開始他的創業生涯,始于丁磊,在丁磊創辦網易平臺賺到了他的第一桶金時,馬化騰心動了,對未來沒有詳細規劃的馬化騰,開始研發OICQ,后改名為QQ。一開始,他和張志東將QQ的用戶上限值定在10萬人,規劃第一年達到1000名用戶,第二年達到3000個,第三年達到一萬個。而在1999年4月,QQ的在線用戶超過了500人,七年后,在線人數超過2000萬。
馬化騰的性格低調,為人謙遜,他謹言慎行,不喜歡自己說的話被媒體過分解讀,也不喜歡給別人當人生導師,相反,他更喜歡平淡的程序員人生。《騰訊傳》的記者吳曉波在書中說到,"在2010年之前,馬化騰從未跟任何一家財經媒體的編輯吃過一頓飯。"對此他回應,"不知道如何對別人講述騰訊的故事"。
就是這樣一個低調的人,在中國互聯網與陳天橋、馬云、丁磊、張朝陽、李彥宏5人同時過招,被稱為"全民公敵"。而他對于早期騰訊的發展,完全沒有規劃。
在1999年底,QQ的注冊用戶超過100萬,但是當時的騰訊賬上只剩下1萬元,如果不融資續命,只能賣掉。在尋求IDG王樹的幫助時,對于他提問騰訊的前景時,馬化騰非常老實的回答不知道。正是這個回答,讓騰訊起死回生。多年后王樹回憶道:"這是一個很實在的領導者,值得信賴和合作。"
與如今許多互聯網公司燒錢推廣、補貼用戶不同,馬化騰將融資得來的資金全部用在了購置服務器上,秉承堅決不燒錢、對投資者負責的原則。就連馬化騰帶領的創業團隊,也具備了馬化騰的風格。當初騰訊在香港上市時,一般人的做法是在行業前景中吹噓太高,而馬化騰的團隊卻認真寫下"絕不能寫一些未來做不到的事"。
在馬化騰眼里,每一次的產品更新都不完美,需要每天不斷的修正,才能接近完美。QQ剛研發出來的時候,為了收集用戶的意見和喜好,馬化騰長期假扮成用戶去聊天,還將頭像換成妹子陪聊,對于這個行為,馬化騰表示,雖然笨,但很管用。
他還親自參與所有產品的研發,再通過郵件的方式來指導修改,可以算作中國首屈一指的郵件狂人。一位程序員回憶:有一次他做好一個PPT,在凌晨兩點鐘發給馬化騰之后便準備洗漱睡覺,但是在20分鐘之后馬化騰就發回了修改建議。
對于馬化騰的樂趣,或許是要創造一個可以打動人心,深受人們喜愛的極致產品,這種被認可的滿足感,僅僅靠財富不能夠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