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劫“芯”的手段讓國人深深的明白了自主研“芯”的重要性,這點從中興事件就可以證實;瞬間敲響了國內企業們自主研芯的警鐘,前段時間網上傳的紛紛揚揚的格力造芯的事情,很多網友對此并不看好,因為自主研發芯片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芯片制造太復雜了,涉及到工藝就達幾千道,所以說短期盈利是很困難的。
最近又傳出格力準備投資500億進行自主芯片的研發,網友更是深深的不解了。為什么研究芯片那么難,格力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開發它呢?“造芯”之路究竟有什么值得格力去造的呢?
眾所周知“好空調、格力造”,說起格力空調那是享譽世界的,格力空調是中國空調界目前唯一的“世界品牌”,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榮譽度;就拿格力掌門人董小姐的話來說,格力盡管自己生產空調,但是每一年格力用在空調的核心芯片上就將近40億元,而且這部分的芯片大部分依靠進口。
如果從空調的成本上來說,芯片估計算不上最高的那部分;對于空調來說最核心的部位是壓縮機,大約在了整個成本的30%左右,而芯片只有10%。單純的在成本核算方面來說,格力造芯顯得有些不必要了,況且也無須投入如此打的成本去自己造芯。其實不然,空調芯片不可或缺,對于企業而言,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因為芯片成本上漲導致錯失市場,那就得不償失了。
有人說格力芯片不是一塊簡簡單單的“芯片”,他承載了格力更為遠大的戰略意義,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提升核心戰略意義
就拿空調來說,最難造的還是高端空調芯片,這塊技術上,國內與國外的差距很大。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占全球空調產能六成。但是,中國空調的核心芯片大部分依靠進口,主要供貨商包括美國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日本瑞薩、中國臺灣漢芝等。據一位資深的家電芯片工程師透露,變頻空調控制器最難的是模數混合部分,ADC的采樣精度和PWM的輸出控制精度,這兩個非常關鍵,也很難做。
變頻驅動芯片和主機芯片是高端芯片需要長期的技術與人才積累,不是一兩年就可以突破的。若格力在這塊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必將成為業內標桿,成為同行與消費者膜拜的對象。作為一家市值千億的上市公司,格力的發展還得靠技術創新來驅動,而近年來,隨著空調技術的不斷成熟,企業間競爭加劇,通過芯片研發提升核心競爭力與市場的話語權成為了格力一種新的戰略。
第二、加速產業鏈的布局
就目前格力的產業營收報表來看,空調的收入還是占了很大的比例,約占83%,主要來源還是家用空調、中央空調、空氣能熱水器、手機、生活電器、冰箱等產品。雖然格力還有其他的一些產業,比如機器人、手機、新能源等。雖然短期內這些似乎并不能給格力帶來更大的營銷,但是并不排除格力想拓展新的領域。
但是隨著格力研發芯片,這投資的脈絡就變得更加清晰。因為格力研發的控制芯片很關鍵,不僅僅是應用在空調上面,在很多領域均可發揮作用。如新能源數字電源控制、電動汽車馬達控制、機器人伺服控制、變頻器控制等,恰恰今年格力在這類芯片上重點發力,是巧合也是實力與眼光的體現。
第三、搶占智能家居市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智能家居成為很多企業重點發力的領域。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840億美元,預測今年將高達960億美元,未來五年繼續呈高速增長態勢。面對全球智能化浪潮,尤其是家居物聯網,從家里的小物品到家電,都將完成智能化升級,未來智能設備無處不在,普通消費者均可構建屬于自己的智能家庭生活。家電作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居大數據和物聯網是市場一大增長點,從格力最新的布局來看,它已將芯片與物聯網設備、手機、大數據放在重點突破方向,芯片作為未來格力智能家居生態中的核心部件,能為其提供大數據入口與分析的功能。
盡管“造芯片”任重而道遠,但從長遠來看,格力此舉無疑是在給自己“加分”,作為一家空調起家、如今市值千億的企業,如果發展到現在仍是以采購與組裝作為核心技術,難免說不過去。從芯片入手提升技術與行業影響力,如若研制成功,未來的格力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