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之前P2P網貸行業還是一片風平浪靜,但自6月19日唐小僧暴雷之后,猶如點燃了導火索的一端,過去一個月暴雷聲噼里啪啦響個不停。
融360統計的數據顯示,6月份問題平臺數量為93家,而7月份情況更為嚴峻,截至18日,問題平臺數量就已高達197家。
很多平臺發布停止運營公告或清盤計劃的時候,都聲稱遇到了資金鏈斷裂、流動性枯竭的困境,投資人在恐慌性心理下,紛紛出逃,大面積的擠兌令平臺資金迅速流出,而與此同時,借款人還款意愿也大幅降低,這種情況下平臺只能選擇退出。
那么,P2P平臺真的這么怕擠兌嗎?投資人的擠兌是否真的會擠垮一家平臺?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真正100%合規的平臺是不怕投資人擠兌的。
根據監管的要求,P2P的定位是信息中介,撮合借款人與投資人的中介機構,平臺碰不到投資人的錢,投資人的錢直接進入銀行存管賬戶,或是借款人賬戶。
由于每個投資人和每個借款人的金額是不同的,所以投資人與借款人之間可以是一對一的關系,也可以是一對多或多對一的關系。
但不管是什么關系,投資人和借款人之間的期限應該是完全一致的。假設一個借款人在平臺上借了20萬元,背后分別對接了4個投資人,每個投資人都投入了5萬元。只要借款人能正常還款,投資人都能如約拿到錢。
即使平臺遭遇擠兌,投資金額巨幅減少,這時候只要平臺只要減少借款金額就可以了,有100個人來平臺借款,我只通過20個或30個。平臺的利潤減少了,但不至于被擠垮。
但現在的問題是,真正100%的合規微乎其微、少之又少。
目前已經出問題的平臺中,大部分是本身就存在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比如發假標、自融、設資金池等,這些平臺一旦被立案偵查,往往會被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這也是監管部門重點打擊的平臺,占到問題平臺的大部分。
但是也有一些平臺規模較大,看起來也比較合規,甚至進入評級機構的百強榜單,但仍然會暴雷,遇到投資人的擠兌很快陷入流動性危機之中。即使是目前看起來安然無恙的頭部平臺也在忍受資金凈流出帶來的痛苦。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之所以平臺這么害怕投資人擠兌,說到底還是因為期限錯配的問題。
什么是期限錯配?
在P2P平臺借錢的人,一般期限都會比較長,1年、2年、3年等,但是大部分平臺上都有很多的短期標,甚至有1周、1個月、2個月的超短期標,比如新手標大部分都是1個月期限。
真的會有人在P2P平臺只借一個月的錢嗎?答案是極少。
如果P2P平臺真的如實發布長期標,那么絕大多數投資人都不會買賬,投資人更青睞于1年期以內甚至是6個月以內的中短期標。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于是P2P平臺就把長標拆成短標。
舉個簡單的例子:借款人在平臺借了20萬元,期限為3年,平臺發布了一個3個月期的標的,等到3個月到期之后,投資人可以選擇復投,也可以選擇退出,如果是退出,只要后面繼續有投資人來接盤就可以了。等于平臺把一個3年期的標拆成了12個3個月期的標。
這種情況下,持續的資金流對平臺來說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大批的投資人選擇退出,但是進場的投資人數量嚴重萎縮,沒有人來接盤,平臺很快就會遇到現金流危機。
P2P平臺拆標及期限錯配的情況有多普遍呢?可以說99%的平臺都會有這個問題。像是平臺發布的“集合標”或“理財計劃”類的產品,基本上都存在期限錯配及規模錯配的問題。
融360理財分析師舉個例子:
投資者在某頭部平臺投資了一個4個月期的理財計劃,年化利率是7.6%。在項目信息中可以看到借款人即融資方的信息,里面有200多個借款人的信息,隨便打開看看,有的項目期限是24個月,年利率是10.5%,有的是項目期限是12個月,年化利率是9.5%,有的項目期限是6個月,年化利率是8.5%。
這顯然就是期限錯配了。如果平臺出現資金凈流出,平臺可以利用借貸息差彌補一部分的資金,或者是用自有資金彌補,如果資金流出金額巨大,平臺彌補不了的時候,那么這個項目乃至整個平臺就無法維持運營了。
所以,在全行業恐慌性心理加劇,資金全面出逃的時候,不管是大平臺還是小平臺都會遇到資金流緊張的問題,只不過小平臺資金出逃的現象更為嚴重,往往會堅持不住很快倒下。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的P2P平臺都會害怕投資人擠兌,擠兌真的會擠垮一家平臺。
P2P平臺拆標、期限錯配一直都在監管的灰色地帶,監管不允許期限錯配行為,但是在P2P平臺來看,這種行為并非期限錯配,而是投資人之間正常的債權轉讓。
近期多家平臺相繼宣布,為了防止投資人的擠兌效應,強制對標的進行展期,原本投資的集合標不得轉讓,也就是說,你的資金對應的融資方借多長期限,你就要持有多長期限。
就在今天(7月19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向所有會員單位下發加強業務合規性的風險提示函,規定,P2P網貸平臺不得向投資者提供“理財計劃”類違規產品,因為存在期限和規模錯配等違規的可能。并且要求所有北京地區的P2P網絡借貸平臺立即下線“理財計劃”類產品。提示投資者,自行承擔此類產品產生的后果。
不過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此規固然可以減輕P2P平臺遭受擠兌之災,也可以讓平臺在合規的路上走得更遠,但是會傷害部分投資人的權益。規定是好的,但需要給市場一個平滑的過渡期,已有存量需要一個逐漸消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