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銀監局副局長任慶華日前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廣東銀監會重拳整治銀行業十大市場亂象,杜絕銀行資金空轉,同時出臺包括19項措施的《關于廣東銀行業支持制造強省建設的事實意見》,確保金融注入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
據任慶華透露,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轄內銀行業對制造業授信額度突破萬億,貸款余額8780億元,在所有行業的對公貸款中排行第一,有力支持了廣東制造業的轉型發展。
在任慶華看來,在經濟新常態下,廣東要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贏得主動,必須及時把發展動力切換到創新驅動上來。
任慶華介紹,廣東銀行業對于轄內銀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持從嚴監管、查錯糾弊,貫徹“開正門、堵旁門”。2015年以來,先后開展“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及回頭看、員工行為排查等現場檢查,近期又部署整治市場亂象,“三三四”系列專項整治。統計顯示,2015年以來發出和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172件,罰款4037萬元,涉及機構128家,并對44名高管及從業人員執行“雙罰”。
與此同時,制造業在廣東經濟中占據首要位置,廣東省有六成產值、超八成創新成果、以及九成出口均來自制造業。
于是,為積極推動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廣東制造業等實體產業,廣東銀監局近日出臺了《關于廣東銀行業支持制造強省建設的事實意見》,《意見》從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完善組織架構、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走出去”、建立工作機制五大方面提出19項政策措施,重點圍繞信貸投向、并購重組、創新服務等,要求銀行業為制造業提供針對性、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制造業的未來在于創新,銀行業的未來在于支持制造業的創新。推動廣東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重點是通過"科技、金融、創新"三鏈融合,推動制造業動能轉化。”任慶華表示。
根據廣東省的產業布局和重點規劃,銀監局要求銀行業重點聚焦“三帶兩區”,重點支持“六大行業”,即支持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現金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產業、現金輕紡制造業、新材料制造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等六大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
在支持模式上,以科技金融為抓手,通過創新選擇權貸款、“基金+貸款”、“跟貸”等模式,探索開展針對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服務模式創新。金融產品上探索開展應收賬款、收益權、知識產權等新型權利抵質押貸款業務。截至2016年末,建行廣東分行對省內已認定的5581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相關資產業務余額達1136億元。
據介紹,廣東制造業最突出的優勢在于規模化綜合制造能力,有著門類廣泛、企業集聚的豐富產業鏈條。廣東銀監局在支持大型骨干龍頭企業上,積極創新產業鏈金融服務,推動制造業產業鏈發展。截至2016年末,轄內銀行業面向制造業的倉單、營收賬款質押貸款、以及產業鏈票據貼現、保理、保函、國際國內信用證等產業鏈環節金融服務授信達6221.13億元。
此外, 在“去產能”方面,廣東銀監局明確思想工作任務,細化12項具體工作要求,設計“去產能”六大類30個檢測指標,并在30家大型制造業企業成立債委會,協調化解風險,大力壓降落后產能貸款。
在“補短板”,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廣東銀監局要求轄內銀行業精耕細作,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對小企業貸款實現“三個不低于”,引導信貸資金下沉,同時降低小微企業服務費用,確保融資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