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五年前,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就向全世界作出了這一莊嚴承諾,昭示著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追求,亦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的諄諄告誡。一個月后,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廣東,“廣東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作出高度評價。
從經濟建設到社會民生,從文化建設到生態文明,從發展到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激勵和指引下,廣東牢記“三個定位、兩個率先”,扎實做好各項工作,開放創新,包容共享,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國前列。
—力扛經濟結構轉型難題。這五年,廣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在調結構中穩增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6年,廣東GDP增長7.5%,達到7.95萬億元,連續28年穩居全國第一,夯實了中國經濟強省頭把交椅的地位。
—向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經濟增長動力新源泉。這五年,廣東從實踐中找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路,多措并舉,集中資源補齊科技創新、創新型經濟等短板,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發展動力轉換邁出堅實步伐,形成了“大企業創新頂天立地、小企業創新鋪天蓋地”的創新生態群落。
—推動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實現新跨越。這五年,廣東把區域協調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實施“三大抓手”和對口幫扶,加快粵東西北地區發展,形成全面對接、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從一馬當先到你追我趕,昔日欠發達的粵東西北地區,已經和內生動力愈發強勁的珠三角一起,共同成為廣東經濟發力的“雙引擎”。
—扎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這五年,廣東遵循中央頂層設計,加快推進改革試點和政策落地,基本確立全面深化改革主體框架。承接國家改革試點任務103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統推進,廣東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等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同時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歐美發達國家經貿聯系,深化粵港澳合作,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
“五年發展歷程極不平凡。”胡春華同志在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所作的工作報告中這樣總結。五年間,廣東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最根本的是,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遵循,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統領工作全局;最關鍵的是,始終堅持求實務實抓落實,每一項決策部署都落到具體抓手上;最重要的是,始終注重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奮斗。這既是過去工作形成的寶貴經驗,也是今后必須秉持的重要原則。
廣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加快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這個關鍵時刻,今年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再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各項工作,希望廣東做到“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為廣東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是旗幟和方向;“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是使命擔當和發展路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是總的奮斗目標。
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為統領,廣東明確了今后五年的發展謀劃新藍圖:“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標是: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邁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整體進入創新型經濟體行列,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建立。”
再宏偉的藍圖不落實終究在紙上,再遠大的理想不踐行就是空想。
未來五年,“三個支撐”全力構建廣東發展新藍圖。要堅定不移地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這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抓手;要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是廣東最大的優勢,必須始終堅持、不斷鞏固。
未來五年,“兩個走在前列”是廣東的歷史使命和責任但當。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轉承接續的關鍵階段,廣東關鍵要在發展質量和結構效益上引領示范,統籌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乘勢而上,按照全省一盤棋的思路,統籌全省生產力和人口布局,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全省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未來五年,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五年。“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是廣東擔負的光榮使命,是廣東未來工作的總綱。一切改革的實施,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民;一切改革的推進,都離不開人民的力量。讓13億多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歷經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接力、奮斗后,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廣東將不辜負習總書記的期望和重托,新起點上再創新局,砥礪向前,奮進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