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16日,滬深交易所已有170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喜的上市公司達到771家,占比為45%;預虧公司590家,占比35%;預減、略減公司345家。
從行業來看,以景點、旅游、酒店、餐飲等為代表的社會服務業(申萬一級)恢復態勢明顯,以證券業為代表的非銀金融近8成預喜,另外,美容護理、家用電器等行業也有超7成上市公司的公告預喜;而交通運輸業中的航空業、房地產、農林牧漁、鋼鐵、建筑裝飾等行業預虧的公司占比較高。
“恢復”成預喜關鍵詞
在1700余家上市公司中,業績預喜的上市公司達到771家,整體占比為45%,這其中包括扭虧228家、略增82家、續盈12家、預增449家。
按照預告凈利潤的下限計算,目前盈利規模最大的為貴州茅臺,該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0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8.8%左右;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35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9.5%左右。
另外,中國神華、中遠海控、陜西煤業、比亞迪、紫金礦業等預告的凈利潤下限均超過了百億。
這其中,比亞迪業績亮眼,券商研報給出了“超預期”的評價。預告顯示: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保持快速增長,比亞迪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為105億元~117億元,同比增長192.05%~225.43%。
按照預告凈利潤增長幅度的下限計算,整車物流龍頭企業長久物流目前的凈利潤增幅最高。長久物流是A股首家上市汽車物流標的,2022年開始介入新能源供應鏈業務,在主營業務順勢逐步恢復的背景下,該公司預計2023年上半年歸屬凈利潤為4000萬元~5500萬元,同比增長6475.70%~8941.59%。
祥源文旅實現扭虧為盈,預計歸屬凈利潤增長約789.44%~892.07%至5200萬元~5800萬元,增速僅次于長久物流,祥源文旅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由此使得上市公司資產規模、銷售收入大幅增加。
在預喜的上市公司中,以景點、旅游、酒店、餐飲等為代表的社會服務業恢復態勢明顯,其中,景區景點、會展服務幾乎全線扭虧。
連虧3年的全聚德也順利扭虧,預計盈利2600萬元~2850萬元,在業績預告中,全聚德稱,2023年上半年,隨著客流恢復,餐飲市場消費得到明顯釋放,疊加春節和五一勞動節消費旺季因素,餐飲市場迎來強勢復蘇。
另外,有33家非銀金融公布了業績預告,其中包括20家上市券商,除了華林證券和錦龍股份外,其余均預喜。
對此,華林證券表示,歸屬凈利潤預計同比下降,一方面是自營業務收入同比減少;二是投資銀行業務部分承銷保薦項目已完成過會等待發行,暫未確認收入;錦龍股份稱,子公司中山證券的債券承銷業務受相關行業調控政策影響較大,收入尚未完全恢復,由此導致虧損,但虧損額有所收窄。
航空、地產繼續虧
另外,在1700余家上市公司中,預虧公司達到590家,占比35%,包括首虧241家、續虧349家;預減、略減公司345家。
其中,航空、房地產、農林牧漁等虧損面靠前。中國東航預計2023年半年度歸屬于凈利潤約為虧損55億元~69億元;中國國航預計虧損約為32億元~39億元;南方航空預計虧損25億元~33億元;海航控股預計虧損15億元~21億元。
另外,華夏航空和深圳機場續虧;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上海機場、白云機場實現扭虧為盈;而廈門空港預增。
雖然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恢復向好,航空出行需求大幅提升,民航客運市場呈穩健復蘇態勢。但受國際航班恢復不及預期、人民幣大幅貶值、油價保持高位波動等因素影響,上述公司半年度經營業績仍將虧損。
在房地產行業,68家公司已公布業績預告。其中,超6成預虧,*ST泛海、ST泰禾、首開股份、金科股份、ST陽光城、華僑城A、*ST新聯、華夏幸福等預計虧損均在10億元以上。
在農林牧漁業,已有53家公司公布業績預告,其中58%預虧,3家生豬板塊上市公司新希望、牧原股份、*ST 正邦繼續虧損,且虧損額居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這3家的虧損面已經大幅縮窄。
在鋼鐵板塊,有24家公司公布了業績預告,54%預虧,其中8家公司首虧,包括鞍鋼股份、本鋼板材、太鋼不銹、馬鋼股份、重慶鋼鐵、山東鋼鐵、三鋼閩光、凌鋼股份等,僅4家公司預喜。
2023年上半年,鋼鐵行業延續去年下半年弱市行情狀態,下游需求持續不振,鋼價低位震蕩,而成本端卻保持相對高位,鋼材價格降幅明顯大于鐵礦石價格降幅,鋼鐵行業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虧損較高的如馬鋼股份,預計2023 年上半年度歸屬凈利潤為虧損22.38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36.66億元左右,同比減少256.72%左右。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