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云淡出公眾視野,云峰金融一度沉寂,此次突然宣布“豪賭”以太坊,可謂高調“復出”。
9月2日,香港金融圈炸出一聲驚雷——云鋒金融斥資4400萬美元,一口氣買下1萬枚以太坊(ETH)。
消息一出,市場立刻給出反饋:9月3日股價大幅高開,9月4日更是逆市上揚。短短兩日,投資者用真金白銀表態:馬云回來了,云鋒金融不再是那枚一度被擱置的“閑棋冷子”。
要知道,云鋒金融過去幾年幾乎淡出公眾視野。自2018年收購萬通保險后,公司在資本市場鮮有大動作,股價長期徘徊在低位。正因如此,這次突如其來的“豪擲以太坊”,才格外引人關注。
它不僅讓市場重新聚焦這家公司,更拋出了一個更大的懸念:這1萬枚以太坊“豪賭”,究竟只是一次大膽的投機,還是馬云正在醞釀的一場更大的金融新局?
被重啟的棋子
要理解這枚棋子的分量,還得從它的身世說起。
云鋒金融的前身是上世紀80年代創立的萬勝國際證券,1987年便已登陸港交所。幾十年間,從一家本土券商逐步躋身行業前列。
真正讓它聲名大噪的,是2015年那場資本操作:馬云與老搭檔虞鋒聯手,通過云鋒基金斥資26.8億港元入主瑞東集團,并借殼更名為“云鋒金融”。
自此,它成為“馬云系”的天然延伸。名字里的“云”,取自馬云;“鋒”,則來自虞鋒。云鋒基金是控股股東,馬云通過基金間接持有約11%的股份,虞鋒則掌握超過25%的股權。
2018年,正是在兩人的主導下,云鋒金融豪擲39億港元收購萬通保險亞洲60%股權,拼齊證券、保險、資管三大板塊。
這一步棋,被外界解讀為,馬云將“互聯網+金融”的野心,延伸至保險與資管領域的重要落子。
畢竟,馬云對云鋒金融的期待,從來不止是一家金融公司,而是“中國版嘉信理財”。嘉信理財是一家從傳統券商成長為市值超900億美元的美國綜合金融集團,馬云希望云鋒金融能走出同樣的路徑。
然而,自2021年起,隨著馬云淡出公眾視野,這盤棋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即便云峰金融旗下“有魚股票”“有魚智投”等APP繼續運營,財富管理、經紀、投研等業務照常開展,但資本市場幾乎不再關注它,股價也長期在低位徘徊。
直到今年,隨著馬云在國內高調現身,云鋒金融的沉寂才被打破。7月15日,公司沉默近兩年的公眾號突然更新,由執行總裁黃鑫發布公告稱,云鋒金融將戰略投入Web3.0、RWA、數字貨幣、ESG零碳資產等前沿領域,并重新定位為“立足香港、連接大灣區、連接世界”的保險和金融科技集團。
這不只是一紙公告,更像是一次宣告。資本市場的反饋直接而熱烈。年初至今,云鋒金融股價累計大漲239%,這背后,折射的正是投資者對馬云回歸氣息的感知,以及對云鋒金融重回正軌的強烈預期。
3億押注以太背后
棋盤已重新鋪開,下一步,才是關鍵。讓外界大感好奇的是,為什么押注的是以太坊,而不是比特幣?
比特幣在幣圈被稱為“數字黃金”,價值在于稀缺和抗通脹。但它更多是一種被動儲備,能存,卻難用。
以太坊則不同,它不僅是一種加密貨幣,更是一條能承載復雜應用的公鏈平臺。在馬云的算盤里,以太坊不是投機工具,而是未來業務的“底層引擎”。
過去,保險理賠、債券結算、跨境清算等金融場景往往依賴多層中介,效率低、成本高;而在以太坊上,這些流程可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公開透明。也因此,貝萊德、摩根大通、匯豐等全球金融巨頭的現實資產代幣化(RWA)幾乎都選擇在以太坊上落地。
所謂RWA,就是把房子、債券、保險單等現實資產,變成鏈上的“數字憑證”。這樣一來,資產可以像股票一樣快速流轉,所有權更透明,理賠或結算也能即時執行。
這與云鋒金融的業務高度契合。作為萬通保險的控股方,如果能夠將保險單據或基金收益權搬到鏈上,就能打破瓶頸。比如,讓理賠更快,收費更透明,用戶體驗由此得到顯著改善。對云鋒金融而言,這意味著保險、資管、證券等板塊,都有望借RWA找到新的增長空間。
政策紅利則進一步放大了機會。
今年8月,香港金管局推出《穩定幣條例》,首次明確允許合規機構開展加密業務。而云鋒金融正好握有香港1、4、6、9號全牌照,相當于拿到了“全能駕照”。
這讓它不僅能合法持有以太坊,還能在香港探索鏈上基金、鏈上支付、代幣化保險等業務,站在合規與創新的交匯點上。
就在宣告買入以太坊的前一天,云鋒金融亦宣稱已與螞蟻數科牽手,投資了RWA公鏈Pharos,前者是支付寶背后的技術團隊,后者則由螞蟻鏈前CTO張輝(Alex Zhang)帶隊,專注于資產上鏈。
這一切更像是一盤精心布下的局:從牌照,到技術,再到資產儲備,云鋒金融正在把棋子一顆顆擺上新的棋盤。
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以太坊購入經由HashKey Exchange完成,而云鋒金融的獨立非執行董事肖風,恰為HashKey集團的核心人物,也顯示出云鋒金融此次行動遠不止于資產配置,更可視為對香港合規數字資產生態的整體認可與戰略支持。
馬云的終極角色轉變?
從電商到支付,再到大數據、云計算乃至人工智能,馬云的每次押注都帶有前瞻性。這一次,通過云鋒金融買入1萬枚以太坊,他顯然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
更大的棋局,則是聯動“螞蟻系”,構建一個跨境數字金融生態。
資產端,云鋒金融憑借證券、資管與保險業務,沉淀用戶與資金池;
支付端,螞蟻系的AlipayHK與WorldFirst負責打通跨境支付與清算渠道;
技術端,螞蟻數科與Pharos主要提供區塊鏈底座;
而在產品端,這些要素一旦合流,便可能孕育出“鏈上余額寶”“國際數字保險”“代幣化基金”等新金融形態。
由此,一個從資金到支付、從技術到底層資產的閉環,正逐漸浮出水面。
而香港,正是這一戰略的最佳試驗田。
一方面,香港監管對Web3采取“持牌開放”態度;另一方面,它擁有國際金融樞紐地位。如果云鋒金融能在此跑通RWA、穩定幣、數字保險等新業務,就可能借勢輻射東南亞、中東乃至歐洲,推動螞蟻與云鋒的全球化。
當然,挑戰同樣存在。
2026年起,香港將實施巴塞爾新規對加密資產設定高風險權重;地緣政治與跨境合規成本也不可小覷。但馬云的風格一向是“在別人猶豫時先走一步”。在他眼里,這場高風險博弈,或許正孕育著下一個增長故事。
如果云鋒金融能在持牌合規、技術落地、產品創新三條線上齊頭并進,它就有機會成為傳統金融與Web3之間的橋梁。而這,或許會帶來馬云的終極角色轉變——從電商與支付的開拓者,走向數字金融時代的架構師。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